
已经是六月,以
估计,今岁的田赋有多少……”
“大概不足两千万石……”毕自严作揖回应,而朱由检看向王承恩,王承恩也作揖回应
:
“陕西军屯田有七成绝收,河西绝收三成,山西绝收五成,北直隶绝收四成,河南绝收两成,广东绝收五成,福建……”
一个个绝收数据被王承恩汇报,之所以能收集的这么清楚,也是因为粮
绝收这种事
,实际上从四月就能看
的缘故。
在每个省的军屯田
况汇报之后,王承恩才
:
“今岁九千九百余万军屯田,估计绝收四千二百余万亩,能收上来的田赋,恐怕不足三千万石。”
一个不足两千万石,一个不足三千万石,得
的结论便是今岁大明田赋总收
恐怕不足五千万石。
这可是原本能收上来近八千万石的田赋啊,
却只能收上来六成。
若是没有军屯田,单纯依靠
,并且还免除三响和各项杂税,恐怕大明朝会比历史上灭亡的更早。
“粮
绝收,今岁的酒价如何?”
沉默片刻,朱由检询问起了酒价,而毕自严也
:
“
照酒课司的回禀,今岁天
酒价均上涨了两成。”
“他们上涨两成,我们也上涨两成,皇店的烧酒涨至十文。”朱由检转
对王承恩吩咐。
显然、朱由检已经不指望田赋了,他更指望酒课司的银
。
只要有银
发饷发俸禄,就不用将田赋折
,那么大明朝手中便一直会有几千万石粮
可以调动,赈灾。
以大明的
量,这几千万石并不算多,因此朱由检还需要对人
手。
“山西、北直隶、陕西、河南、山东,这一京五省尽快查
准确的数额,牵连的百万人,
照距离、先后迁移旧港、南州。”
减少人
密度,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六大船厂和已经开始筹建的交趾船厂虽然建造船只速度很快,皇店也有足够的
量,一次
迁移几十万人。
但这样的迁移却是需要几个月时间和大量人力
力的,一年迁移百万人,这已经是大明
对旧港、交趾能
到的最大迁移
量了。
陕西、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的人
密度,朱由检从天启二年的白莲教起义开始就已经着手,只要继续走
去,那么赈灾压力只会越来越小。
唯一需要在意的就是南直隶和浙江、江西这一京两省。
这一京两省占据了大明三分之一的人
数量,而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它们在小冰河十七年大旱中的第一阶段大旱里,影响并不大。
整个明末小冰河十七年大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天启七年到崇祯八年,换到
也就是天启十五年。
这个阶段的大旱,主要还是以北方为主,四川和福建、湖广、两广等地基本上没有连续超过三年大旱的
况,而江南也只有几个靠近北方的府县遭受波及,并不算特别严重。
可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明朝无法维持对
镇压,对外防守的阶段,这个局势就彻底改变了。
从崇祯九年到崇祯十六年,大旱不仅持续在北方肆
,甚至将整个闽浙、江西覆盖。
这个阶段,除了云南和辽东没有遭遇大旱,其余诸省最少也被覆盖最少一年。
也就是说、倘若朱由检不能在天启十五年以前,把江南这一京二省的人
密度降低,那他要面对的局面将要十分残酷。
这一京二省在历史上没有大规模饿死人,原因是当地工商业发达,地
容易开采。